跳到主要內容

地貌變遷

BigGIS 衛星影像動態GIF檔產製 —以馬太鞍溪堰塞湖形成至潰決過程為例
更新日期2025年10月10日

  • 以 BigGIS 圖資序列化動態 GIF 檔產製」功能 產製的 GIF 檔
  • 馬太鞍溪堰塞湖形成至潰決過程 影像日期:2025.03.25~2025.09.30
  •  

一、前言

  • 馬太鞍溪位於花蓮縣光復鄉,流域地勢起伏劇烈,受強降雨地震影響,山區常發生崩塌土石流災害。2022年間,因豪雨觸發上游大規模山崩,崩塌物阻塞河道,形成臨時性堰塞湖。此現象不僅影響下游水文環境與河道穩定,也為災害防救與監測提供了重要觀察案例。
  • 2025年9月,強颱樺加沙豪雨影響,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於9月23日下午發生壩頂溢流,洪水迅速沖毀馬太鞍溪橋,造成下游光復市區嚴重災情。
  • 本案例中,BigGIS系統透過多時期衛星影像比對與動態化展示清楚呈現堰塞湖由形成、擴張至潰決的地貌變化歷程,提供防災決策災後檢討的重要依據。

二、衛星影像觀測

  • 本案例以 BigGIS 圖台「圖資序列化動態 GIF 檔產製功能為例,示範如何透過多時期衛星影像展示災害地形變遷歷程。使用者可依序載入不同比時期的影像圖資,進行序列化設定與動態影像輸出,以可視化呈現災前災中災後地貌變化。
  • 本影片以 衛星影像序列呈現馬太鞍溪堰塞湖從形成到潰決的變化過程,可清楚觀察崩塌堆積體逐漸阻斷河道湖水面積擴張至最終潰決後水流恢復的歷程。
  • 透過多時期影像的比對,顯示出地形變遷的時序特徵,亦可作為後續地質災害監測防災應用的重要參考資料。

 

  •  
  • 【圖1】馬太鞍溪堰塞湖定位與初期影像:馬太鞍溪堰塞湖所在位置,顯示堰塞湖形成前的河道樣貌(2025.03.25)。

三、操作流程與成果說明

  • 影片以BigGIS圖台為操作平台,示範如何從影像挑選、範圍設定到GIF動態產製的完整步驟:
  • 1️⃣定位與影像載入
  • 將畫面預設於「馬太鞍溪堰塞湖」區域。
  • 載入2025年3月25日至9月30日之多期衛星影像。
  • 2️⃣輔助工具與繪圖設定
  • 使用輔助工具、繪圖與分享模組,鎖定顯示範圍。
  • 調整影格播放速度至「中速」,確保變化過程平順可辨。
  • 3️⃣序列化影像加入GIF列表
  • 依序選取影像日期(2025/03/25、04/14、08/12、08/22、 09/04、09/25、09/28、09/29、09/30 ),編輯影格標題、框選關注區域,並加入GIF影像列表。
  • 4️⃣GIF產製與檢視
  • 生成動態GIF後,可選擇是否疊加格線。
  • 同步輸出GIF檔、格線版GIF及KMZ檔,以供Google Earth檢視對照。
  • 5️⃣關鍵時序對照
  • 影像日期

    地貌階段

    說明

    2025.03.25

    形成前階段

    河道暢通、崩塌跡象初現

    2025.08.12

    堰塞湖形成

    山崩堵塞河道,形成初期蓄水

    2025.09.25

    壩頂溢流後

    壩體遭沖刷破壞,湖水急劇外洩


  •  
  • 【圖2】影像加入GIF列表、產製動畫:BigGIS系統將多期衛星影像序列化,以動態呈現地貌演變。
  •  
  •  
  • 【圖3】GIF播放畫面:馬太鞍溪堰塞湖由形成至潰決的地貌變化歷程動態影像。
  •  
  •  
  • 【圖4】下載產製結果,包含GIF檔、GIF檔(格線)、KMZ檔。
  • 【圖6】GIF產製成果(坐標格線版本),納入報告或簡報。

四、動態GIF影像製作重點

  • 影像來源:開啟BigGIS多時期衛星觀測影像、航照圖
  • 觀測期間:自堰塞湖形成初期至潰決後水流回復階段
    • 製作方式:選擇低雲覆率的清晰衛星影像,依序製作為動態 GIF 顯示
    • 顯示內容:河道變化、崩塌堆積體、湖泊範圍擴張與潰決跡象
    • 應用目的:協助判釋災害發展時序,作為災後復建與防災決策參考

五、分析與應用

  • 透過時序影像比對,可辨識堰塞體形成與湖水滯留區域。
  • 溢流後衛星影像顯示,堰塞湖面積明顯縮小。
  • 資料可支援地災監測系統模型模擬驗證
  • 作為未來颱洪期間山區潛在堰塞湖風險分析之重要案例。
  • 另匯出成KMZ,進行成果分享
  • 【圖6】Google Earth 套疊KMZ檔畫面:GIF產製成果與地形套疊檢視,供災後分析與研判參考。
    以馬太鞍溪堰塞湖形成至潰決過程為例成果檔: 
    kmz下載

六、結語

  • 本案例透過衛星影像動態展示方式,清晰呈現自然地形災害的形成與演變歷程,展現遙測資料於災害監測地形分析防救應用上的價值。
  • 透過BigGIS衛星影像動態GIF工具,可將災前災中災後的地表變化以視覺化方式快速呈現,不僅能支援防災監測與決策,也有助於教育與科普推廣。
  • 馬太鞍溪堰塞湖案例展示了地貌災害監測技術的應用價值,亦凸顯跨時序影像分析在即時判識後續檢討上的重要性。

七、延伸應用建議

  • 使用者可將此案例作為地災監測或地形變遷分析的參考範例,延伸應用於:
    • 災害時序判釋:結合雨量、震度與影像序列,分析災害誘因與演變過程。
    • 潛勢區研判:比對歷年地形資料,建立堰塞湖易發區圖層。
    • 自動監測應用:結合即時衛星監測與AI判釋,偵測河道阻塞或新生湖泊。
    • 教育與展示推廣:作為地理教育、災害防救訓練或公眾展示素材,提升大眾對地災動態的理解與防災意識。
    •  
    •  
    •  
    •  
    •  
    •  
 

 

【BigGIS衛星影像動態GIF檔產製-以馬太鞍溪堰塞湖形成至潰決過程為例】